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成武县  > 正文

老杨家的幸福“三级跳”

作者: 马源劭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5-03-24 10:09

“公景在菏泽城区买房子了,还给大儿子买了辆车!”这个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,瞬间在成武县苟村集镇杨庄村激起层层涟漪。“那个曾经的贫困户杨公景?”有村民求证,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不由感慨,“知道他早就翻了身,但没想到如今的日子这么红火。”

十几年前,勤劳肯干的杨公景怎么也想不到,自己有手有脚的,日子却过得如此窘迫。父亲患病、兄弟离世、妻子要照顾幼子,他不得不从外地打工回来,撑起这个家。家里只有三亩多地,他种过庄稼、架过芸豆,但收入依然无法满足一家五口的基本开支。

2016年成为了杨公景人生的转折点。当村委会把村里废弃学校的钥匙交到他手上时,这把钥匙也打开了他家通往幸福的大门。他参加了镇上举办的贫困户技能培训,实地学习了菌菇种植技术。这场培训让他找到了“救命稻草”——种蘑菇。为了解决启动资金问题,苟村集镇党委协调了扶贫贷款,村委会也将废弃学校供他使用。

在各方支援下,老杨迎来了他的幸福“第一跳”。这一年,他种了2万多袋菌包,出了3万多斤平菇。“当年我就脱了贫!”杨公景笑着告诉记者,那年他的蘑菇卖了近7万元。

然而,第二年他遇到了挫折。由于头年收成好,他第二年直接将规模扩大到6万多袋。规模扩大了,但他的种植技术还不够成熟,管理跟不上,导致菌包长出来的蘑菇好坏参半。年底一算,只出了5万斤蘑菇。

“技术不行那就再去找行家学习。”2018年,趁种植空窗期,杨公景开始频繁外出,到种植大户那里学习,向菌菇专家请教。学成后,他又种了6万多袋,这次终于“丰产”——一共出了8万多斤蘑菇。

真正让老杨成为“杨老板”的,是他的“第二跳”。2019年,他搬出了废弃学校,流转了土地,自己建起了蘑菇大棚和贮存冷库。从最初的7亩大棚,到后来的20多亩,杨公景的菌菇事业和他的幸福生活一起“坐上了火箭”。2021年,他又分出15亩大棚,种上了价值更高的羊肚菌。

“7月份开始种菌菇,一直种到第二年3月,之后再种豆角等作物。”形成稳定种植模式的杨公景一年四季都闲不下来,还成立了家庭农场。他现在一个月光是平菇的产量都得有3万多斤。当问起如今的年收入,他只是笑着说:“没算过,反正日子跟之前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。”

幸福和美的生活,是对杨公景的最好回报。他用粗糙的手缓缓推开自家新换的大门,重新翻修过的漂亮院墙和贴满了一张张红色“囍”字的内室,处处透着一股喜庆劲儿。这也是老杨的幸福“第三跳”——大儿子刚成婚。“去年12月份,我大儿子结婚了,两人都在菏泽城区工作,就给他们置办了房和车。”一提起儿子的婚事,老杨笑得合不拢嘴。用他的话说,现在他就等着当爷爷了。

临行时,老杨透露了他的计划:“今年种完这一波,我就把现在的大棚拆了,建几个高标准的智能化大棚,也尝尝这‘人工智能’的甜头。”     记者 马源劭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